企业融资网 > 互联网金融 > 正文
不务正业?部分上市公司赚钱靠理财产品收益
网络整理 2021-03-22 19:38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再创新高。数据显示,截至9月上旬,今年已有900多家A股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,累计规模近万亿元,比去年全年的数字高两成多,还有一些公司的理财收益超过了主营业务利润。笔者认为,要正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,既有其合理性也有需要警惕之处,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适可而止,把更多的注意力回归到主业的发展上更为妥当。
统计显示,自2012年起,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逐年高涨。2012年,整个A股上市公司合计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仅为71亿元,而到2013年暴增至1667亿元,2014年达到3474亿元,2015年进一步超过5500亿元,到2016年已攀升至7807亿元,而到今年的9月份累计规模已近万亿元。
这种持续高涨的金额也引发了市场中的争论。有观点认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有些“不务正业”;有观点认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无可厚非。
笔者认为,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有其合理性。在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的情况下,部分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。毕竟目前银行的存款利率太低,购买理财产品可以增加一定的理财收入。这对于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的效益都具有积极意义。
上市公司用于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大多为自有闲置资金、暂时没有明确用途的超募资金。资金空闲时间一般会有3个月左右,存短期定存、银行活期账户的利息都非常低,购买一个短期的理财产品,成为许多上市公司较好的选择。
然而,如果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都将资金用于理财,那么,对这种现象就应该警惕了。在今年年初的时候,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表示,上市公司再融资目前存在一些问题,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,融资结构不合理,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、效益不高等。下一步,证监会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,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,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。同时,有必要对现行再融资制度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,予以优化调整。
笔者认为,监管层下一步可能会在制度上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进行引导,有望进一步密切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和再融资的关系,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格挂钩。
免费加盟代理请联系于经理17601315811(有返佣)

转载请标注:信息网——不务正业?部分上市公司赚钱靠理财产品收益
- 搜索
-
- 2021-04-17 晋商银行去年不良贷款增
- 2021-04-17突发!瑞丽发现阳性样本
- 2021-04-17迪安诊断:新冠肺炎疫情
- 2021-04-17人民币汇率创4个月新低,
- 2021-04-17 四川举办服务台胞台企专
- 2021-04-17深圳拟出公积金新政: 灵
- 2021-04-17银保监会:不得强迫老年
- 2021-04-17 哈银消费金融与360数科达
- 2021-04-17上海青浦新城方案:“十
- 2021-04-17中银证券管涛:人民币升
- 2021-03-21“不刚兑”的诺亚财富因
- 2021-03-21央行行长易纲:小额支付
- 2021-03-21虚拟货币BHB传销案开庭 主
- 2021-03-21上海一集资诈骗案开审:
- 2021-03-21注册资本80亿!巨头坐镇
- 2021-03-21早报:爱钱进代言人汪涵很
- 2021-03-21京东首次回应直播业务:
- 2021-03-21央行定向降准0.5至1个百分
- 2021-03-21小贷公司监管指标再调!
- 2021-03-21财政部:人民群众不会因
- 2021-04-17 晋商银行去年不良贷款增
- 2021-04-17突发!瑞丽发现阳性样本
- 2021-04-17迪安诊断:新冠肺炎疫情
- 2021-04-17人民币汇率创4个月新低,
- 2021-04-17 四川举办服务台胞台企专
- 2021-04-17深圳拟出公积金新政: 灵
- 2021-04-17银保监会:不得强迫老年
- 2021-04-17 哈银消费金融与360数科达
- 2021-04-17上海青浦新城方案:“十
- 2021-04-17中银证券管涛:人民币升
- 网站分类
-
- 标签列表

